職人故事

高雄市 湖內區
湖內區農會 曾國順

湖內區農會

虱目魚肚,是餐桌日常出現的家常菜;湖內農會,發揮巧思創造蒲燒虱目魚。

六十年代,日本向臺灣推廣養殖鰻魚的技術,高雄湖內區評估地理環境因素,如:周邊海域正好有鰻魚苗出沒,加上氣候又很適合飼養,因此,當地不少民眾就投入其中,直到九十年代初期,海洋資源的匱乏,連帶著鰻苗數量也持續減少,東南亞的收益、市場大受影響,湖內區的養殖漁業者,才轉為養較沒有病害、穩定好養活的虱目魚。

湖內區農會總幹事曾國順先生表示,早期氣候好,鰻魚苗每年都可以捕獲到一、兩百噸的量,近年來卻只剩下十幾、二十噸,更別說這完全不足以供應全亞洲的國家的需求,因此,轉型勢在必行,所以湖內區的養殖業者就逐漸改養其它魚種,像吳郭魚或虱目魚,最後選擇以虱目魚為主的原因,雖然它較為膽小,環境不穩定,如寒流一劇烈,可能會造成大量的損失,但它較為好養,病蟲害又少,而且它還能混養蝦類,如果虱目魚的銷量收益沒那麼亮眼時,卻遇上蝦類收成好,反而會是另一個強力的收入來源。

虱目魚對於臺灣民眾來說,是每一個家庭都熟知的一個漁產品,烹調上多是做虱目魚丸或虱目魚湯,但湖內區農會希望能打造與市場的差異化,因此農會協助、輔導養殖業者,研發虱目魚的加工製品,最終將以往處理鰻魚的蒲燒加工技術,套用在以生態養殖方法照顧,沒有土味並嚴選一斤半大小的虱目魚身上,經過多次嘗試、改良、消費者的回饋,才成就不破壞肉質,鹹甜有度,又符合大眾口味的蒲燒虱目魚肚,更以加熱即食品的概念包裝,要搶占料理包的商機市場。

要將這項產品推廣出去,讓民眾購買回家端上桌,單靠農會的力量,其實還略有不足,因此,曾國順總幹事在湖內數位機會中心(以下簡稱湖內DOC)人員邀請下,開始數位課程,並將銷售觸角發展到網路、社群,像是在湖內DOC講師建議下,開設農會的粉絲專頁,預期將所學到的攝影技巧、照片編修,來記錄產品履歷,並透過有別於官網的經營定位,成功吸引不同族群的消費者目光,甚至帶動年輕人來認識這產品,進而願意拿出荷包來購買。他也帶著農會的人員,從簡單的課程,如:3D雷雕列印,入門學習,希望藉由數位應用的資源,從中增進農會人員們的數位能力。

這價錢平易近人的蒲燒虱目魚肚,買回家後的料理方式,也很簡單,隔水加熱,或是用微波爐、烤箱熱一熱,就可以輕鬆食用這道肉質細膩,超下飯的料理!實際微波加熱的方式品嚐,習慣清淡飲食的同事都說口味偏鹹,而喜愛重口味的人,則是一口魚肉、一口飯,完全停不下來,也許可以善用醬汁,清炒蔬菜或雞蛋,淡化鹹味,提升鮮甜口感,一次攝取多樣食材,還兼顧營養。

相關商品

高雄市 湖內區 湖內區農會 曾國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