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人故事
口湖DOC
自然農法
日曬稻米
田間體驗
校長夫妻悠活農園,是住在雲林縣水林鄉的一對校長夫妻,他們合力打造的開心農場。身為農家子弟的紀力有校長,看到承租家中田地的農夫,以慣行農法種植農產,他認為這是很傷土地和環境的行為,因此從教職工作退休後,他在去年就將土地收回,自己開始種植水稻和番薯,過起退而不休的農忙生活。而兩夫妻因為都在教育界服務良久,兩人都覺得友善的種植就跟教育孩子一樣,都是種下希望,將良善的種子傳承下去,所以在務農的空閒,他們也開放農園,讓各地旅人、親子與田地、大自然來場親密的互動。
偌大的田園中,能清楚看見水稻筆挺地矗立在田地中,它們是紀力有校長夫妻用心栽種的越光米。紀力有校長說︰「我們家的稻子跟別人不一樣,比較矮小,稻穗也沒有那麼大,那是因為我們都是有機種植。」比起慣性農法所帶來的便利,校長夫妻是完全不畏辛勞的親自除草、整頓環境,就算再累也不馬虎,而且每回要烘乾稻穀,兩人都將稻子鋪在空地上,讓它們接受日光的洗禮和滋養,也因為這樣的用心對待,農園所產出的越光米,即使外表較普通,但它的口感卻特別香和Q彈,還帶有陽光的味道,讓許多吃過的熟客常常回流,更到處推薦這好米給親朋好友。
依稀記得小時候,紀力有校長常常跟在農耕的爺爺、爸爸後頭跑,在田中嬉戲,放牛耕作,還淘氣的抓青蛙、泥鰍,四處探索著田地裡的自然生態,不過這純樸的童年樂趣,隨著科技進步、高樓廣建而逐漸消失,為了重現這珍貴的田園時光,紀校長堅持用自然農法栽種水稻和番薯,不使用農藥跟除草劑,而且採用兩種作物輪流耕作的模式,保護土地,也維持它的養份及地力。除了嚴格把關種植方式,紀力有校長還特地在田地裡養了雞、鴨、鵝,希望透過動物與植物共生的天性,讓牠們在活動時,不僅清除害蟲,也讓被踏實的土地更肥沃,使農作物成長得更加茁壯與健康。
紀力有校長與數位機會中心(以下簡稱DOC)緣份,源自於民國98年,在文正國小獲得DOC申請資訊,在經過計畫提報與評選,成功建立了番薯厝DOC,當時它對社區帶來極大的改變和助益,一是免費提供數位課程讓民眾學習;二是協助小農行銷農特產,甚至引導他們學會自產自銷,雖然番薯厝DOC因為一些原因已結束營運,讓紀校長大嘆可惜,但已將資訊學習的風氣帶入社區。而在他退休開始務農後,紀校長也不忘學習,加入了口湖DOC,甚至在DOC的穿針引線下,與在地幾位優質商家合作,參加經濟部中小企業的群聚計畫,一起為雲林縣水林鄉的產業推廣而努力,也為觀光遊程盡一份心力。
真正接觸務農後,真的體認到這行業的辛苦,不比成天思考、應對教育相關事務輕鬆,但樂在其中卻是紀校長的最佳寫照,因為除了定時的農耕工作,在閒暇之餘,他會和口湖DOC、群聚夥伴們合作,推出體驗在地的小旅行。今年7月,校長夫妻就準備了稻田裡的音樂會和稻草DIY,讓來自不同縣市的大小朋友,可以優閒享受田園生活,並且切身感受「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,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」的辛勞,帶領大家從中懂得愛護環境,珍惜保護自然生態的重要性,也讓這些友善的觀念和教育理念能永續的傳承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