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人故事

新竹縣 橫山鄉
戴民良手作竹編 戴民良

戴民良手作竹編

百工傳藝,八十歲的竹編人生,你的學習,才是你的力量。

竹是什麼?

「咬定青山不放鬆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千磨萬擊還堅勁,任爾東西南北風。」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∼清 書畫家鄭燮(鄭板橋)-竹石詩。

臺灣的竹編工藝,歷史悠久,而各地也都有不同巧思的竹編手藝。

「我不是專家、也不是國寶,只是一位還在學習的研究生。」八十幾歲的戴民良師傅,從小無師自學,自己練就了一身竹編好手藝。初中畢業的他,有著前衛的環保意識,他看見務農人家都會將損壞的農具棄置,可惜之餘,意外促使他研發竹編技巧,用堅韌卻又不失柔軟的觀音竹,雙手編織出高實用性的茶簍、菜籃。

橫山鄉沙坑村,是很典型的客家聚落。早年的村民以種植茶葉與水稻維生,生活用具大多自製,村民很多都是無師自通的竹編和木工師傅。當時,戴師傅年僅13歲,充滿好奇心的他,喜歡將一些工具拆開研究,像是電風扇、吹風機,觀察電線與面板等要件,自己再按照著順序組裝回去,也許就是這樣獨特的個人特質,讓他在竹編的領域發光發熱。早期,茶產業極為興盛,為了替家中省些錢,戴師傅將茶簍不停的拆合來研究,最後自己摸索出一套工序:從上山砍竹子、剖竹篾、交叉編織,意外開啟了他的竹編人生,甚至有不少座茶園的採茶工人,所揹的茶簍,大多都是戴師傅的好手藝。

茶園一旦要採茶葉,就需要透氣又不易毀損的容器來承裝,因此,輕便好背的茶簍,就是上上之選。光是竹材的選取,就是一門學問,戴師傅說,每種竹都有不同的特性,像桂竹,即使你戴著厚手套,對它進行加工,手還是容易被刺傷,因此,他都是以纖維軟、較好剖分成條狀的觀音竹,並以生長兩年的綠竹為主,經由砍收、剖竹篾、交叉編織,才能手工製成苗栗橫山鄉沙坑村茶農們最合心意的茶簍。

對於這樣一個手工藝文化的傳承,戴師傅很希望有個人能將它延續下去,但他也很跟的上潮流,在橫山數位機會中心(以下簡稱橫山DOC)駐點人員的鼓勵下,參與了數位課程,Line與平板的善用,讓他離家人、年輕世代更近,他也參與影像紀錄課程,讓講師與橫山DOC學員以他為主角,記錄以百工職人為題的文化典藏,將竹編手藝保存並流傳,戴師傅也會擔任DOC的活動志工,以自身的經歷與學習成果,分享數位應用的樂趣,讓更多夥伴和民眾,願意一起加入數位應用學習的行列,找到生活不一樣的趣味。

直到現今,戴師傅依然謙虛的說:「自己還在學習。」每個經過他手的作品,都是他的心血和創意,哪怕其他人已經認為作品已臻完美,但他仍然不斷的思考,甚至改變編法,對他來說,人生有七十幾年的光陰,投入在竹編上,是一件很棒的事。他一直保持著不變的初心,無私傳授自身經驗與技藝,也希望喚起社會大眾,對環境保護的認同。

相關商品

新竹縣 橫山鄉 戴民良手作竹編 戴民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