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人故事

苗栗縣 苑裡鎮
新復社區藺草編織 鄭三川

新復社區藺草編織

苗栗縣苑裡鎮是藺草的故鄉,新復社區發展協會號召當地婦女,成立「藺草編織文創班」傳承傳統藺草技藝,美麗的「加紋蓆」更是當時有錢人的贈禮珍品。新復里長鄭三川說,他曾經拿了藺草織成的成品,與人分享,卻被不少人誤認為這是由稻草製作而成,在地文化流失的現象,讓他極為感慨,為了復興這在早期,風靡一時的手作產業,也為了不讓孩子們,不識得自己家鄉的產業,他和社區人員決定復育藺草,並找回即將消失的編織技藝,讓文化得以傳承。

談到藺草與社區的淵源,鄭里長說,民國四、五十年時,是藺草產業最火紅、最蓬勃發展的時代,當時,編織藺草,是每個家庭主婦所要具備的生活技能,她們會不斷織出成品,賺取些許工資,補貼家用,他的幼年讀書時期,都是依賴母親的手工,才能支付學費,到學堂上課。直到民國六十年,大環境進入工業社會,手作的藺草產業受到衝擊,而逐漸沒落,原本家家戶戶的婦女,齊聚編織出貨的榮景不再,讓鄭里長極為不捨,這陪伴他成長的工藝消逝,也因此,他和社區人員一起努力實踐,重現文化風華的理念與目標。

在鄭里長和社區一同努力下,他們開闢了藺草復育池,也從社區,找到多位工藝師媽媽,組成新復社區藺草編織文創班,讓大家在工作之餘,能有穩定的材料來源,有個空間可以討論交流,一起編出在地特色產業。要使用藺草手編之前,有幾道工序,完全不能馬虎,新復社區的流程,從採收,一定要避開雨天,才能收割,進行日曬,之後再將一根根藺草綁成一束,二次日曬後,篩選成同一長度,工藝師要進行敲打,讓草梗變軟,編織出來的成品,才會美觀又實用。

文化的推動與行銷並不容易,為了讓民眾能認識藺草文化,鄭里長在數位應用上,費了不少心思,對於苑裡數位機會中心(以下簡稱苑裡DOC)提供的各種資源,妥善的課程規劃,讓年過半百的鄭里長,非常放心地學習各種技能,從基礎的手機、平板功能使用開始,按部就班的精進數位知識,像他在DOC講師的協助下,學習了靜態攝影和後製編修,也嘗試了Line貼圖的設計,以及針對社區建立粉絲專頁,定時經營曝光,讓新復社區的藺草工藝,能被更多人看見。

對於藺草的作品設計,不管是鄭里長,還是工藝師,大家都是從生活化出發,製作出各種生活常用的物品,像臺灣氣候炎熱潮濕,而透氣與吸水性佳的藺草,就很適合編織成現下流行的平頂帽,它保持清涼又遮陰的特性,加上俐落的搭配,連年輕人都願意掏腰包購買。現在,社區還推出體驗活動,可以讓每個來訪的旅客,稍微停下腳步,聆聽老故事,手作自己的藺草小物,從中感受臺灣原生的在地力量,也將老一輩的智慧與理念擴散開來。

相關商品

苗栗縣 苑裡鎮 新復社區藺草編織 鄭三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