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人故事

花蓮縣 鳳林鎮
花手巾植物染工坊 劉青松

花手巾植物染工坊

座落在鳳林小鎮的花手巾植物染工坊,它一旁綠意盎然的草地上,晾著各種顏色的染布,隨風飄揚,這用不同植物而製成的「染劑」,豐富了客家的染布文化,也成為當地一大特色。「每一種文化的延續,它的生命,它的根底就是生活!」工坊的執行長劉青松,對文化傳承有著獨到的見解,像客家文化裡,花手巾是婦女都會配戴的隨身物品,象徵著她們柔美的特質,也因此,工坊之名由此而來,並且它的設計皆以生活出發,讓藝術生活化,讓染布文化,深入人心。

政府推動一鄉一特色時,當地認為傳統菸樓舊模型建築閒置可惜,為了賦予它新的生命力,鄉公所評估多種特色與產業,最終選擇鳳林鎮文史工作協會,讓染布進駐,建立花手巾植物染工坊。秉持著一種環境永續的技藝傳承,工坊都採用植物染料,像小花蔓澤蘭、浮木、月桃、榕樹等等,經過葉片剁碎、熬煮和發酵,就能製作出超乎想像的顏色染料,也推翻一般人,對於客家染布多是藍染的既定印象。

劉執行長說,染布的迷人之處,就是有不同的顏色渲染,加上不同的綁法,成果千變萬化,每個人的作品,都是獨一無二。一開始工坊營運,主要是到學校教學為主,在後期則轉為手作體驗、展售客家媽媽們的植物染產品,逐漸打出品牌,而且經過工坊的研發,目前至少有多種不一的植物色彩,像是萃取洋蔥皮,而製成的鵝黃色、榕樹與橄欖葉的橘黃色,就很受到小朋友的喜愛,製作過程中,再配合蜘蛛網、石頭BB彈、豆腐、魚鱗絞、花朵、三明治,這六大技法,讓平凡的棉布,多了繽紛與巧思,也成為了唯一。

為了讓更多人看見,鳳林小鎮的花手巾植物染工坊,正努力傳承著客家文化,工坊和鳳林數位機會中心(以下簡稱DOC)合作,從數位推廣開始,活動、展售、網路行銷,結合在地人文特景共同宣傳,成為花蓮一大特色。在鳳林DOC開辦社群經營、平面設計、數位媒體應用等等課程時,劉執行長總會和工作人員,一起參與,在學習過程中,找到適合工坊的曝光策略。107年,鳳林DOC的穿針引線下,工坊的植物染產品,被引薦至美國、泰國等地方參與展出,也透過數位化的成果,與人員對於文化的投入用心,讓這客家好手藝,發光發熱。

花手巾植物染工坊的植物染,都是新鮮現採枝枒或葉片而製成,不過受限於部份植物因季節性,不是全年都有,因此會造成不同時節,會有某些顏色素材短缺的情況,在眾人集思廣益下,最終採用將所有葉片,乾燥儲存的方式,一年四季,都能有繽紛的色彩。為了讓染布文化與生活零距離,工坊的客家媽媽們,更開始用植物染布手縫布偶、環保杯袋、圍巾、手機包等等,多元發展,也吸引民眾來體驗手作,讓客家精神與文化,流傳下去。

相關商品

花蓮縣 鳳林鎮 花手巾植物染工坊 劉青松